当前位置:99幼教网小学学习网小升初小升初语文小升初语文复习小学生必背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正文

小学生必背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05-10 03:29:03]   来源:http://www.99youjiao.com  小升初语文复习   阅读:8529

概要: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注释1、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2、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3、原:原野。4、枯:枯萎。5、荣:繁荣茂盛。6、远芳:草香远播。7、侵:侵占,覆盖。侵古道:延伸到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8、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9、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10、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11、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作品鉴赏这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本来是考试的习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作者初进京城,携诗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借“居易”之名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待读其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赞赏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遂广为延誉。按“赋得体”的标准,此诗之结构可谓严谨妥当:前四句

小学生必背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标签:小升初语文复习资料,http://www.99youjiao.com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2、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3、原:原野。

  4、枯:枯萎。

  5、荣:繁荣茂盛。

  6、远芳:草香远播。

  7、侵:侵占,覆盖。侵古道:延伸到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

  8、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9、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10、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11、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作品鉴赏

  这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本来是考试的习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作者初进京城,携诗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借“居易”之名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待读其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赞赏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遂广为延誉。按“赋得体”的标准,此诗之结构可谓严谨妥当: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然而此诗之佳处远不止于此。其为名作,实因意胜──赞美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野草离离,生生不已。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烧,在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可阻。诗的前四句侧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资格成为宇宙间一切生命的象征,才拥有值得人赞美的生命意义。尾联扣送别之意,“又”字暗示离别乃古今人事之所难免;别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故前人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之叹,后人亦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之悲。

  前人于此诗好评甚多。《古欢堂集杂著》:“刘孝绰妹诗:‘落花扫更合,丛兰摘复生’。孟浩然‘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此联岂出自刘欤?……古人作诗,皆有所本,而脱化无穷,非蹈袭也。”《唐诗成法》:“不必定有深意,一种宽然有余地气象,便不同啾啾细声,此大小家之别。”

  但亦有说此诗别有寓意者。《唐诗三百首》:“诗以喻小人也。消除不尽,得时即生,干犯正路。文饰鄙陋,却最易感人。”《诗境浅说》:“诵此诗者,皆以为喻小人去之不尽,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然取喻本无确定,以为喻世道,则治乱循环;以为喻天心,则贞元起伏。虽严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见仁见智,无所不可。”

  赏鉴二

  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的诗文流传极为广泛,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白居易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现存诗有2800多首,为唐代存诗数量最多的诗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Tag:小升初语文复习小升初语文复习资料小升初 - 小升初语文 - 小升初语文复习

上一篇:小学生必背古诗《浪淘沙》鉴赏
《小学生必背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相关文章
  • 小学生必背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 小学生必背古诗《渔歌子》鉴赏
  • 小学生必背古诗《塞下曲》鉴赏
  • 小学生必背古诗《悯农》其一 鉴赏
  • 小学生必背古诗《小儿垂钓 》鉴赏
  • 小学生必背古诗《忆江南》鉴赏
  • 小学生必背古诗《池上》鉴赏
  • 小学生必背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 小学生必背古诗《浪淘沙》鉴赏
  • 小学生必背古诗《望洞庭》鉴赏
  • 小学生必背古诗《悯农》其二 鉴赏
  • 小学生必背古诗《寻隐者不遇》鉴赏
  • 小学生必背古诗《山行》鉴赏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小学生必背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小学生必背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小学生必背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小学生必背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