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9幼教网幼教,幼儿园中心幼儿园管理幼儿园案例分析攻击行为背后的思考» 正文

攻击行为背后的思考

[10-19 20:14:45]   来源:http://www.99youjiao.com  幼儿园案例分析   阅读:8118

概要:幼儿的行为问题一般指对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障碍的行为的情绪方面的异常表现。弗洛依德的儿童精神发展理论告诉我们: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异常行为。家庭因素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作用。为探讨幼儿行为问题的家庭成因,我选择了一位有明显攻击行为问题的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观察记录。 案例描述: 镜头一:午饭后,小朋友们各拿着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玩一玩,开开心心,真快乐。天阳拿着纸折一折,看一看,没人理会他,没意思。不一会儿,他把自己的纸张放回格子里,飞快地跑过去抢洋洋已折成玩具的纸,洋洋便去要回来,天阳不肯。洋洋个子高,力气大,用力一推,天阳摔倒在地。眼见自己吃亏了,一发怒,天阳便将洋洋的纸撕成了碎片,洋洋生气极了,小朋友们都批评天阳。 镜头二:表演游戏时,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和材料。雅茹在第三组,她拿了一个小熊的头饰跑到第一组:“你们看,我今天要当小熊。” 天阳看后,也想当小熊角色,伸手就去抢。熙颖想出一个好办法,说:“我们用

攻击行为背后的思考,标签:幼儿园案例分析,http://www.99youjiao.com

幼儿的行为问题一般指对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障碍的行为的情绪方面的异常表现。弗洛依德的儿童精神发展理论告诉我们: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异常行为。家庭因素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作用。为探讨幼儿行为问题的家庭成因,我选择了一位有明显攻击行为问题的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观察记录。
案例描述:
镜头一:午饭后,小朋友们各拿着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玩一玩,开开心心,真快乐。天阳拿着纸折一折,看一看,没人理会他,没意思。不一会儿,他把自己的纸张放回格子里,飞快地跑过去抢洋洋已折成玩具的纸,洋洋便去要回来,天阳不肯。洋洋个子高,力气大,用力一推,天阳摔倒在地。眼见自己吃亏了,一发怒,天阳便将洋洋的纸撕成了碎片,洋洋生气极了,小朋友们都批评天阳。
镜头二:表演游戏时,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和材料。雅茹在第三组,她拿了一个小熊的头饰跑到第一组:“你们看,我今天要当小熊。” 天阳看后,也想当小熊角色,伸手就去抢。熙颖想出一个好办法,说:“我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来当小熊。”第一次天阳输了,但他不认输,要再剪一次,雅茹不肯,一步上前从手中抢回头饰,天阳不给她,他用力一推,雅茹摔倒在地上,伤心地哭了。但是天阳若无其事的到其他组去“捣蛋”了。
案例分析:天阳为什么会有以上的行为,我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原因有三点:

第一、缺少父母的直接抚养对幼儿心理发展有消极影响

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虽然孩子的抚养者都非常爱孩子,但这种爱毕竟代替不了父母的爱。研究表明,父母在家庭中本身性别角色的扮演,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孩子可从父、母之间的互动方式中,了解两性的互动方式,并认同模仿同性父母的行为。如果孩子处于不理想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产生拒绝认同或认同错误的角色等认同方面不正常的现象,如此往往造成行为上的不协调或是心理方面的不平衡。在案例中,天阳的父母都在深圳工作,从小由外公、外婆抚养,外公是一名警察,外婆又忙于经营“水果店”的生意,无暇顾及孩子,最后把抚养孩子的任务落在外公的身上。外公对他很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的要求,总给予满足,使得天阳从小就非常霸道,无法无天,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摔东西,拳打脚踢。在四岁时天阳又回到了父母身边,父母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管教严厉,对他的要求合理就尽量满足,不合理的不管他怎样吵闹,发脾气也不理不睬,对他的一些过激行为,常会加以严厉责骂甚至体罚,孩子不喜欢在父母身边。为遵照孩子的意愿,一年后,父母又将孩子送回到外公、外婆家抚养,经过辗转搬迁,管教非常困难,外公对管教这个孩子已经筋疲力尽,无可奈何。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父慈母爱,使孩子的心灵变得特别敏感和脆弱,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为引起别人更多的关注,而常常做一些反社会行为。

第二,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是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分析父母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分为专制型、宽容型、民主型三类。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是把孩子作为附庸,压制其独立性、创造性,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经常采取强制手段让孩子听命于父母,漠视孩子的兴趣和意见,不允许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发言权,要求子女随时都要遵守父母的规定,稍有违背就会遭到训斥或惩罚,有时甚至是过于粗暴的惩罚。与之相反的宽容型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亲子关系的淡漠。父母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父母任孩子自由地、不受约束地发展,他们虽然也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但对孩子的行为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民主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亲子关系平等基础上的。其主要表现是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培养他们的自理、自制能力,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比较恰当,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尊重、听取孩子的意见,及时纠正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失误。在案例研究中也发现了这一点,天阳第一个抚养人外公、外婆,因为孩子不是自己的,生怕过于严厉的管教,会招来他人的非议,因此不敢用纪律约束孩子,采取宽容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分纵容、放任,养成孩子粗暴、反叛的性格。而轮到孩子的父母抚养时,父母意识到对孩子采取宽容放纵的严重性,又过分控制、约束孩子,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结果非但没有纠正孩子的坏行为,反而激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家长的个性对孩子的行为有重大影响。
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等通过遗传、言行和所营造的家庭环境等多种途径作用于孩子。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谁与子女的接触较多,关系比较密切,对子女的影响也较大。孩子的行为出现偏差。在案例中,孩子的外公是一名警察,性情比较急躁,当出现孩子不愿依外公的期望、指示行事时,外公就会变得懊恼、生气,采取责骂或处罚孩子。孩子长期生活在外公这种暴躁的情绪氛围中,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外公的言行,慢慢也会变得性情激动、脾气暴躁,并把这些模仿习得的行为在幼儿园,在他人身上发泄出来。可见,家长的个性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形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www.99youjiao.com
反思:
通过本次案例研究,我认为要防治幼儿产生不良行为问题,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尽可能亲自抚养和教育孩子

一方面,孩子有与父母在一起的强烈的心理需要,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感情饥饿和被遗弃感等不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若把孩子交给祖辈抚养,孩子打容易受到溺爱,加之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观念的差距,往往施以不正确的教育。

2.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谐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健康个性和行为的必要条件。家庭成员之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和睦的、平等的、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孩子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中生活、成长,他们会感到自由、舒畅、温暖、幸福,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家长还应做个有心人,多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如转学、家庭搬迁等以便使一些不良情绪在开始产中时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1] [2]  下一页


Tag:幼儿园案例分析幼儿园案例分析幼儿园管理 - 幼儿园案例分析

上一篇:大班韵律活动:《茶韵飘香》(园本教研反思)
《攻击行为背后的思考》相关文章
  • 攻击行为背后的思考
  • 处理孩子攻击行为的三点建议
  • 幼儿园案例:解读孩子的攻击行为
  • 攻击行为背后的思考
  • 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攻击行为
  • 孩子的攻击行为与大人教养有关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攻击行为背后的思考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攻击行为背后的思考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攻击行为背后的思考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攻击行为背后的思考